|
本帖最后由 [033]导演A 于 2017-11-14 14:38 编辑
玉真公主(李持盈)
玉真公主(690年代-762年),道号无上真,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唐朝公主,道士。唐睿宗和窦德妃之女,唐玄宗、金仙公主同母妹。公主年幼时,母亲窦德妃即遇害(693年)。初封崇昌县主,景云元年(710年),父亲睿宗复位。获封昌隆公主。景云二年五月辛丑,由昌隆公主改封玉真公主。后入道,改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天宝年间又赐号“持盈”。唐肃宗元年(762年),公主逝世,唐肃宗元年建巳月十二日(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葬万年县宁安里凤栖原。
别馆苦雨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首《玉真仙人词》是唐朝第一大诗人--李白所作。这是在开元十七年时,李白和玉真公主见面时写下的。李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怎么说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是经人推荐,李白得以和玉真公主相会。太白写诗豪放不羁,虽然在公主面前,也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地浪漫,比起王维那篇拘谨呆板的诗来要好得多。太白本性就是个飞扬跳脱、风流多情的人物。《全唐诗》中有李白这样一首诗,题为:“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我们看,当时的小李白,就敢和县令夫人调笑。从诗中看,李白牵了牛跑到县令的后堂卧室中搅闹,县令夫人大概连衣服也没穿好,就在帐后露出半弯玉臂,探出头来斥责李白,小李白不但不怕,还嘻皮笑脸地吟了这样一首诗,诗中也充满调笑之意,自称为“牛郎”,把县令夫人比喻成织女。由此可见,太白生来就是个风流种子。
所以嘛,当太白遇上玉真公主后,是像花朵遇上雨水,还是像风筝遇上风,我们也很难说得清。不过太白和玉真肯定会有一些故事的。可是太白来的时机却也太不巧了,我们在王维那篇中说过,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此时的王维和玉真公主可能正亲亲热热,甜甜蜜蜜哪。这里也可以解释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李白和王维虽为同时代的两大诗人,但他们彼此的诗作中居然谁也没有提过谁,似乎不在一个时代似的。按说他们都和孟浩然关系不错,但为什么他们之间就没有什么来往?其实答案正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种关系,他们当然都不愿意答理对方。
说来玉真公主一开始对李白并不是太好,她曾把李白晾在“玉真公主别馆”里好多天,一直不管不问。玉真公主的住处有好多,像什么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之类的。所以她几个月不来这里也很稀松平常。李白因此写了两首诗,发了一会牢骚后怅然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