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小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38|回复: 8

自由意志与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发表于 2025-8-9 05:24| 字数 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读:语言与文本
自由意志存在,自由不存在。
心理分析不存在,心理存在。
收起

[发帖际遇]: 弦之轻语 学习果果自票自证,没想到大家真的把他票了出去。损失 2 硬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05:48| 字数 36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8-9 05:49 编辑

1.理论学习

        如果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177年之久了。多年以来,曾有无数的人去信仰它、学习它、传播它和发展它。可是,思想的蓬勃发展和长久延续必然是 多元 的。无论是真正对信仰的思考与优化,还是别有用心地篡改与污染。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诞生了太多太多的分支和派别……而每一种分支和派别,也从来不会缺少信徒。
        然而,思想的较量,往往是具有 较长的 时间战线 的。在 历史 这一残酷无情的斗争海洋里,也只有 真理 才能在最后杀出 一条血路 。


        
       短文的最后,就借此引用郑异凡老先生的这句话: “理论家是斗不过政治家的。不过政治家可以取胜于一时,看似击败了理论家。但理论家的理论,却可以在 历史 的长河里得到验证、证实。”


        所以各位同志,让我们在理论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加油!
收起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8-12 12:02| 字数 37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8-13 10:13 编辑

2. 对 现代性 有原则高度的 批判
        现代性:现代世界,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本质根据,这本质根据即为使得现代世界成为现代世界的那种东西。这种本质根据有两个基本支柱: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现代形而上学是指现代哲学以及以现代哲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和技术。现代社会对增长高度敏感,这是资本的原则要求的。海德格尔称这种原则为“进步强制”。李嘉图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说到,“随着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不断提高,平均利润率将不断下降。如果平均利润下降到零,那么意味着现代文明结束了。”资本是物质的动因,是一种欲望,它要求不断地增殖,不断地获利,它使现代世界表现为进步和不断发展。现代形而上学使得资本的这种欲望可以得到实现和满足,因此现代的经济生活主要表现为科学的生产性的应用。
收起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荣誉

2748

硬币

439

回帖

版主

归宅部鱼,摸了爱心四叶草第五人格泡泡玛特

发表于 2025-8-12 13:46| 字数 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链接是怎么做的
要追求智慧本身,而非智慧的载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8-12 21:02| 字数 58 | 显示全部楼层
芸草添冬瓦 发表于 2025-8-12 13:46
这种链接是怎么做的

如下
高级模式——上方菜单栏,从右往左数,第四个按钮
收起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8-17 09:08| 字数 937 | 显示全部楼层
3.通过 类型学 识别 思想理论 的 盲点
        思想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特定实践和认知结构中被塑造出的。
        思想根植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他所面临和试图回答的问题之中。
        我们不止要理解别人说了什么,更要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说,别人是如何思考得到的结论。
        拉康认为主体被他者结构影响,不是自我主权的理性体。这同时也是他对自己某种内在缺失或无意识欲望的回应。
        而类型学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帮助我们识别不同思想理论的 原型结构 和认知偏好,揭示其思想风格的重复性模式和先天缺陷,从而建立跨思想的比较框架。

        类型学能清晰暴露一个理论所依赖的核心预设,这些预设本身可能是未经充分论证的、片面的、或时代局限的。
        例如,
        1.对理性的过度依赖必然忽视情感、身体、或社会权力维度。
        2.对经验的过度依赖必然无法处理普遍必然性问题。
        3.特定的本体论预设无法容纳特例现象。
        ......每种认知框架都有其解释力的边界。类型学能显示某种框架在解决某些问题上的无力感。
        在理论所处的时代,理论可能完美解决了其时代的问题,但时过境迁,其解决方案可能变得不合时宜。
        或无法应对新挑战。
        类型学分析可以揭示理论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冲突或不一致。

        心理学的介入,将帮助我们看到哲学文本中那些理性表述下的裂缝、不稳定性和重复性。
        这有利于我们理解主观性的结构和生成条件。
        因此,我们认为引入心理学的工具,尤其是荣格的认知原型和拉康的精神分析视角,有助于识别一些思想理论的盲点。
        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建立一个更具深度和穿透力的理解框架,使我们不止于在概念层面重复哲学家的话语。
        而是对其思想机制本身展开分析。
        揭示其理论根源、内在边界、潜在局限;探索更具包容性、解释力、和时代回应性的哲学。

        哲学研究不仅应照着讲,还应洞察性地讲、超越性地讲。
        这是思考哲学的基本要求。
        哲学正是在这种对自身思想前提和实践的不断反思、批判、和更新中,实现其发展和超越的。

        引入心理学,不是为了削弱哲学的纯粹性,而是推进哲学自身反思的一种内在工具。
        就像拉康指出主体是“被他者结构”的。
        哲学家也必须意识到自己是被自然与社会环境、生产力与物质基础、语言文字与文化历史、个人经历与性格偏好、意识和认知的形态与结构......所塑造的。

        一个人,要在他的身上,克服他的时代。
        这是哲学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收起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9-5 13:03| 字数 29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9-5 13:07 编辑

4. 对 “善事” 的认知问题
        善事是否能够证明一个人品质的优劣呢?
        回答是不能。
        须知,做善事与心善良是两码事。
        无统治欲和不损害他人利益,这是善良;先满足我再由我赏赐你,这是善事。
        例如资本家的慈善、贪官的赠予、恶霸的援助……等等。对他们而言,不掠夺是最大的善事,然而他做不到。他必须掠夺他人满足了自己精神和物质的需求之后才来做善事,这时的善事其实就是居高临下的赏赐。
        所谓“首善”常常就会落得人设崩塌的下场。
        他们对劳苦大众最隐蔽也是最大的罪恶,是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夺了劳苦大众的生产资料,使得劳苦大众永远无法翻身当家做主,永远成为他们的奴隶。
收起

[发帖际遇]: 弦之轻语 偷砍树木被抓,缴纳罚款 1 硬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9-7 23:51| 字数 1,966 | 显示全部楼层
5. 使用 阿尔都塞 “症候阅读法” 达到 生产性阅读
阿尔都塞在读书的时候,会把书当作一个病人进行诊断。
这个整个的诊断逻辑就是症候阅读法的基础逻辑。

诊断的过程就是首先我要阅读这个书籍
用正常的方式阅读
正常的阅读方式后,要整理出一个叫做 “结构”或者叫“系统” 的东西

然后这个时候我们心里要有一个态度
叫做千万不能尽信书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这个态度是什么态度呢
就是 看病 的态度

你要从这个结构里面
看以下几个关键的核心信息

1.到底是有哪些东西没有写?
(叫做可见与不可见)
我们看见的已有的结构,是他的一个思维思路进行整理出的一个东西。
这个叫可见结构
不可见结构,是因为它为了要结构的系统性
它使得一些关键信息,没有办法写在这个系统里
也就是它的逻辑有一个局限
这个就是不可见

例如我们看一下,这个是教材里面讲的
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但是这里面没有弗洛伊德的一个基本理论,“力比多”没写。

这就是一个大的框架,看作者到底哪些东西没写。

阿尔都塞当年在看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时候
他就发现《资本论》有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资本论》始终围绕一个事情进行推导
就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
他没有写其他的文化类的要素
都认为是不重要的
这也使得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推导的时候
陷入了一个困难
就是他只能解释剩余价值的剥削体系
但是解释不清楚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形成
到现在的这样一个生产关系
它是如何构成的?

因为马克思有一些东西没有写。
这是当年阿尔都塞的一个逻辑。

所以这就是可见与不可见,你找到了不可见,很有可能就找到了他的这个理论的突破口。

阿尔都塞自己的哲学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发明了一个叫做“多元决定”的观点

2.空白与沉默
作者在写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空白和沉默
不能说、不好说、不敢说
这些空白与沉默
恰恰能够从一本书里面读出整个书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框架

他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写这些内容
是当时的一个政治环境?
还是当时的一个学术氛围?
风气?
还是他本人的知识储备里面,认为这些东西没有写的必要?
......
那由此可以推出写书的人,他的一个知识储备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话,你就能更系统、更全面地去把握这个作者
看哪些东西是空白。

3.矛盾与断裂
有一些作者在写书的时候
会出现自己打自己的东西
例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也就是马克思在写《资本论》前面借鉴的那本书
里面就有明确的冲突
他一方面认为劳动是人类劳动创造的
又一方面认为劳动它是由多种价值构成的

那为什么呢
这就可以看出亚当斯密他所处的一个立场
以及他的这种经济学的一个角度里面
他是不认为这种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

或者就算他已经发现了这个真理
他不承认
你就可以反推出亚当斯密
他的一个行为逻辑

进而对整个《国富论》进行一个新的结构拆解
这也就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由来

就是说马克思恰恰是用了这种方法看到了亚当斯密的自相矛盾
他的学术研究与它的自身人格的冲突,所导致的一个问题。

4.生产性阅读
生产性阅读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生产性阅读强调我们在读书的时候
我们要与这个书的作者
一起生产出新的学术思维

我与这个作者本身是合作关系
并不是这个作者说的就全对
或者我就是为了看这本书
我就是为了找他毛病
或者某一个观点,我不怎么同意,我就开始疯狂骂他
...不是那样的

我不是对这个书籍的评判者
而是合作者
我在阅读的时候已经与他写过的内容产生了一个共鸣
这个共鸣
就是我们的知识不停增长的过程

也就是说
我的阅读能够使他这个书本身的内容,获得一个增长
这就是我阅读的意义

也就是为什么这种学术上,越往后面的人
他的知识储备会比前代多
因为他总是踩在前代的这种肩膀上
是合作的一个共赢式

那怎么共赢呢
就是在读一本书的时候
我会不停地通过前面的几种方式分析
1.哪种东西是可见不可见
2.哪些是矛盾与断裂
...
然后通过我自己的一个需求
我要什么
以及我现有的一个知识储备
在他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上
建造我的一个新的框架

相当于我把它原有的一个框架
进行了一个升级和改造
升级成了更适合我的
也更能看出他的一些不足
这个不足加以 补齐 的

阿尔都塞认为人类的学术进步
就是在不停地这种的生成的过程当中
没有谁说的一句话就永远是真理
但是这句话你也不能说过时了就没有用
它用在哪儿?

用在生产性阅读

例如我们在阅读经典作品时
我们要想现在这个时代,现在我自己、我本人
能从里面获得一个什么样的价值和能量?
以后把这些东西归为我所用

然后也就有可能,自己也写书
阿尔都塞是这样的
我也写书之后,再有后面的人进行这样生产式的阅读

一种共生式的创造
在已有的结构张不停地突破创新

但前提,你必须要有这个结构
这就是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
他告诉我们
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
重要的不仅是读书里面有的知识
还要读他 无 的知识

了解他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不这么写
当你用这种方式阅读之后
看起来是读完了一本书
其实你是吃透了一个人

那么,有了这种不停地辩证批判的、生成式的、生产性阅读之后,知识便可以做到跃迁。
收起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荣誉

7648

硬币

4724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9-10 20:31| 字数 2,678 | 显示全部楼层
6.1北大哲学系开学致辞 上
各位同事,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其实我们绝大部分的生活看起来很有秩序和意义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周期性和仪式感
之所以要用仪式感的方式来标定独特的周期
是为了让人在完善的预期和稳定的情绪中完成角色的转换
同时
周期性则保证了在某个特定生活世界中的人保持一种可感的新鲜感

对于大学的教员和学生而言
开学典礼就是这样兼具周期性和仪式感的场合
一般而言
哲学系开学典礼的标准程式是介绍我们的学术传统和影响力、学科领导力
同时给各位同学一些关于
读书和思考的提示与建议

这些提示和建议往往都是以鼓励为主的

我想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最不需要塑造和巩固的共识就是
北大哲学门的悠久学术传统
独特研究风格
和雄厚学科实力

况且
读书和思考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事情
无需刻板的统一

哲学的价值在于
用规范化知识的严格传递
和高度开放的思想实践之间的平衡保护每个个体的思想风格和精神态度

此外
哲学的丰富内容也保证每一个尝试接近哲学的人都可以在
如此风格迥异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世界中
找到精神相契合的心头之好

哲学虽然是一个高度规范性的学科
同时却是一个天然拒斥标准化知识生产和复制
让我们成为哲学家的复读机
让我们成为现代学术工业的标准产品
是对哲学最致命的背叛

不妨说
北大哲学门是从规范走向个性
以体系化的知识为基础塑造 反思 的习惯

因此
在我看来
与其给大家一堆的学术和学习建议
形成一个空洞且并无多大价值的“共识”
还不如与大家说一些学术以外的生活经验
收起


6.2北大哲学系开学致辞 中1
就我自己而言,生活的根本任务在于
找到属于你的
适当且愉快的生活方式
具体到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方式
我无法断定心无旁骛的读书写作与心猿意马的上蹿下跳到底哪个更好

因为那是你们自己的感受和决定

而且最终的结果是你们来承担

作为一个老师
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无一例外地都是天生的书虫
那在我看来是一种懒惰和不自信的表现

当然
如果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无所用心地成为标准知识接受器
又是不负责任且对哲学这一学科不尊重的表现

我可以将何谓适当且愉快这一问题留给每一个在座的同学

我自己的经验是
在我们这个时代读哲学最大的挑战
不是来自学科的知识难度和持续学习的耐心

而是无处不在的 质疑

特别是基于 工具理性
和 实用主义的

那种自以为是的精明带来的无知的 傲慢

学习哲学的我们
需要再生活中封闭
在思想中开放

活得纯粹一些
想得复杂一些

选书的时候三心二意
读书的时候耐心专注

大学有时候比社会还要令人眼花缭乱
其原因就在这里

很多行为方式是高度理想主义的
而且对后果懵懂无知
无所畏惧

这样的丰富和多元
对于仍处于自我理解成型期的你们而言
是难以驾驭的

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些纷乱且看起来十分多元的选择之中
且去逐一尝试
是比较笨拙且缺乏策略的

持续地尝试和不断地变化
不敢做选择
从心灵状态上看
无非是不自信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而已

因此
我给各位的建议是
即使没有专注读书
也不要像一个花蝴蝶一样出现在校园活动和社交的每一个场合
太多的选项与没有选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我将这种
“物理性参与精神性游离”
定义为“校园生活的渣男状态”
你自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导者
实际上
你可能只是因为不自信和恐惧在拙劣模仿
盲目跟随
没有发自内心地肯认
OEM嗯在任何热闹中都是局外人
收起


6.3北大哲学系开学致辞 中2
如果你发现你的大学生活中
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你就需要高度警惕并进行严格反思

其一
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细想起来每件事情做起来并没有多少发自内心的愉悦
而且连留给自己发呆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成为奢侈

其二
进入了惯性的拖延
大部分时间和情绪都消耗在最优选择的陷阱里
且在认真做事之前就想好了失败的退路

这两种情况看起来完全不同
但其内在机制是一样的
就是缺乏清晰的  自我认识

且无法找到专注投身的状态和目标
这可以被简单定义为缺乏深刻感受力和果断决断力的症状

不能形成自信的笃定

我认为
如果学习哲学可以让一个人得到自信的笃定和笃定的自信
就是极为成功的

与此相对的
如果你的确不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或者适合什么
大可不必焦虑和着急

真正可怕的
不是自我认知形成的缓慢
而是在这一过程里迷失在缺乏稳定自我理解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之中

三十年前
我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适合干什么
很坦率地说
我是一直进入大学之后的十六年
成为老师的第六年
我才完全确立职业学者和哲学教师的自我认同

实际上
相对于不断涌向我们的无限丰富的不确定性
任何高瞻远瞩的人生规划
和十分精密的算计
在 时间 面前
不仅是脆弱的
甚至是
可笑 和 荒谬 的
收起


6.4北大哲学系开学致辞 下1
卓别林说
“长镜头下的人生是喜剧,特写观察下的细节都是悲剧”

究其原因
当下的精明算计与未来的人生回顾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维维度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当下所有的精明算计从人生的跨度出发都显得
笨拙和短视

因为精明实际上就是功利与急躁的代名词

其提前放弃自主思考和选择的权利
以流俗和从众的方式定义自我的价值
逃避面对自己的责任

最终牺牲的是稳定的 自我认同

看似精明的算计
不仅会造成持续的浮躁和急切
还会因为沉溺于想象出来的远大前程而消磨当下的专注和热情

与其想着自己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不如想想今天准备看几页书
明天打算怎么去锻炼
......

精明算计出来的远大前程和
镜花水月一样

毫无价值

无论是从现实利益出发
还是从心灵平静来看都是如此

我希望大家不要用精明的利益算计来代替
深入内心的 反思

也不要用虚无缥缈的伟大前程来消磨投入当下的热情
收起


6.5北大哲学系开学致辞 下2
我自己的另一个重要经验就是
大学或研究生的生涯是各位一生中最宝贵的
塑造自我的机会
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不断接触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心灵
且在充满可能性且鼓励尝试的理想主义校园里
以试错的方式
发现 自我的边界

结合我们的学科特点
各位的校园生涯是否有价值可以参照
如下三个标准

其一
以有独到心得的哲学知识为基础形成的自我理解,将持续的探索和反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确立下来,保持好奇心的同时避免出现知识的傲慢。
其二
如果不能清楚地确立笃定的自我理解,那么至少明确自己不适合或者不喜欢什么,且不会因此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
其三
形成一种稳定且克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来自外部世界的喧闹和质疑。

当然,还有一个很哲学的建议
如果你们不能同意
在未来无法落实上述建议
千万别有任何意义上的自我否定和怀疑

因为我们不需要毫无质疑地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建议

如果可以在保持当下的心灵平静
且在未来不反复懊恼和悔恨

那 么 任 何 一 段 时 光 都 是 值 得 的

陷 入 焦 虑 和 懊 恼 且 无 法 自 拔 , 是 我 能 够 想 象 的 、 唯 一 浪 费 生 命 的 方 式 。

哲学
是心灵的事业
而且
最终面对的是自己的心灵世界
如果可能
就一起尝试获得哲学一些
涵养出直面内心的勇气和能力!!!

我想,这才是对哲学门最有价值的回应。
祝大家开学愉快,谢谢大家。
收起
[发帖际遇]: 弦之轻语 投身于行长的酱油神教,赚了 7 硬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炉重铸,日退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雾雨小镇狼人村

GMT+8, 2025-9-17 06:27 , Processed in 0.052299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