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小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152|回复: 10

文学批评与文学

[复制链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发表于 2025-7-14 05:36| 字数 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4 10:34 编辑

真理如闪电,历史如夕阳。
230223sfbbjohv7cjkc4hu.jpeg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05:50| 字数 39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批评在西方诞生之时就希望文学消失。柏拉图对荷马的最大不满就是荷马的存在。在柏拉图看来,诗歌是欺骗:它提供模仿的模仿,而生活的目的是寻找永恒的真理;诗歌煽动起难以驾驭的情感,向理性原则挑战,使男人像个女人;它诱使我们为取得某种效果而操纵语言,而非追求精确。诗人发送出许多精美的言辞,可是,如果你问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他们只会给你一个幼稚的回答:不知道。尽管柏拉图对文学艺术的吸引力不乏雄辩之词,然而,在他看来,诗歌对创造健全的灵魂或合理的国度没有丝毫用武之地。在设计乌托邦蓝图时,柏拉图把诗人逐出墙外。
        这一切尽管众所周知,可是,文学批评如此登场不是很奇特吗?对此驻足沉思应该不无裨益。有哪一种知识探索像文学批评一样,起源于一种取消其探索对象的愿望?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艺术起源于清教徒捣毁圣像似的运动,社会学来自于对极端唯我主义的信奉,历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永远活在现在,那会怎么样?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荣誉

3万

硬币

1016

回帖

女巫

发表于 2025-7-14 07:06| 字数 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5 10:27 编辑

Re
轻语老弟还懂这些?
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08:50| 字数 6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5 10:29 编辑

Re
金斧头 发表于 2025-7-14 07:06
轻语老弟还懂这些?

正起步,未入门。
收起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5 10:19| 字数 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5 10:23 编辑

测试
测试
测试2
测试2
收起
收起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0:47| 字数 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7 11:20 编辑

        进行改革的英语系早期恰逢文学现代主义的全盛时期,这种大胆和勇敢的实验是其精神的一部分。
        当时,世界一流的英语文学作品正在诞生,这与英语系以现代为中心的态度相吻合,而令人肃然起敬的艾略特则起到了连接现代主义和文学批评的纽带作用。


        现代主义和文学批评,这两种潮流还有许多其他的共同特征:两者都意志坚强,少有人情味,拒绝虚情假意,概念上雄心勃勃,对语言敏感。
        现代主义是历史危机的产物,其核心是相信:对文学文本的细读是一种深刻的道德活动,这切中了现代文明的核心。定义和评价语言的质量就是定义和评价整个生活方式的质量。
        正如I.A.理查兹所说,“我们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和辨析能力在下降,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我们生活质量的下降。”


        这些人(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雷蒙德·威廉斯)不是社会上典型的知识分子。这肯定与他们(除了艾略特,其他人都是如此)渴望创新和蔑视正统有关。其中三人(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还对东方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对西方文明持批判态度的标志之一。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1:02| 字数 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7 11:26 编辑

        剑桥大学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写道,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英语研究涉及语言的特性,因此与广播、广告、政治宣传、官僚术语和公共话语的性质等问题有直接的关系。如此,也为它所认为的全然不同的错误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人们可以走形式主义的道路,将文学当做一个自足的客体,关注它的语言策略和手段;或者人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一部作品,将其视为对人类状况的探索或对文明的评论。通过用文学作品的语言来测量特定文明的道德温度,就有可能超越这两种有限的方法。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1:33| 字数 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之轻语 于 2025-7-17 15:41 编辑

        这些人(除了利维斯)都是创造性作家,这也与剑桥英语和当时文学之间的联系有关。
        艾略特和燕卜荪是重要的诗人,理查兹是个较为平庸的诗人,而雷蒙德·威廉斯出版了几部小说,并写过电视剧。对他来说,写小说至少和文学评论一样重要,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更是如此。事实上,他曾经说自己“是个作家,同时又是教授”。只有利维斯坚持从事批评,尽管他也曾考虑过写一部小说。
        所有这些人,除了相当理性的燕卜荪,都有强烈的写作冲动——这可能是批评家本身就是作家的标志。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16:01| 字数 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也是公共知识分子(尽管这个词对燕卜荪可能不太适用,他不向其他人那样是个公众人物,但也不能说是与世隔绝)。
        他们与学术界的关系都很微妙。艾略特虽然在学术界广受赞誉,但他自己却从未参与其中,相反他曾是一名压力很大的自由职业记者,也做过教师和银行家,后来进入了当时相对轻松的出版业;理查兹是个心有不甘的人,他很快就开始涉足更有野心的领域;燕卜荪则喜欢用他活泼的散文和反传统的判断来激怒传统的学者。

        艾略特,就像他的朋友詹姆斯·乔伊斯一样,他发现那些在家乡是陌生人的人在任何地方或多或少都有归属感。
        和许多现代主义者一样,他的艺术受到这样一个现实的滋养:他既置身于他所处的文明之中,又置身于他所处的文明之外。在某些方面,异乡人比本地人能看得更多。
        拉迪亚德·吉卜林早年曾在印度生活过一段时间,艾略特对吉卜林的评价是,他在另一个国家的经历使他对英国有更好的了解,而英国人自己也应该加以注意。
        像艾略特那样选择一种文化忠诚,意味着比一般的局内人有更深的忠诚;但与此同时,局内人比你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文化和传统——他们不需要把它当做一个有意识的问题。
        这在英国尤其重要,在那里,人们传统上认为,血统比智力更深厚,习俗比意识更受重视。局内人的问题是狭隘,局外人的问题是无根的生存方式。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11:36| 字数 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部分)(简评)(摘录)
收起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荣誉

5433

硬币

4715

回帖

版主

归宅部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11:46| 字数 22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张爱玲和钱钟书
        没有翻译腔的我看是张爱玲,她英文好,有些小说甚至是先写成英文,可是读她的中文,节奏在,魅力当然就在了。

        钱钟书先生写《围城》,也是好例子,外文底子深藏不露,又会戏仿别的文体,学的人若体会不当,徒乱了自己。

        《围城》也是从海外推进来,看后令人点头,再也想不到钱钟书先生是写过小说的,他笔下的世俗情态,轻轻一点即着骨肉。我在美国或欧洲,到处碰到《围城》里的晚辈,苦笑里倒还亲切。

        以张爱玲、钱钟书的例子看,近代白话文到他们手里才是弓马娴熟了。
收起

Truth or Choo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雾雨小镇狼人村

GMT+8, 2025-8-3 07:21 , Processed in 0.04669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