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小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查看: 521|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复制链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0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9 20:21 编辑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   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   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
        
我愿重回汉唐   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   兴我礼仪之邦
        
我愿重回汉唐   再谱盛世华章
何惧道阻且长   看我华夏儿郎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0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8 12:43 编辑

目录

1.什么是汉服 —————————————————————————  3楼
         
2.为什么要复兴汉服  —————————————————————   4楼
      
3.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   5楼

4.汉服各部分的象征  —————————————————————   8楼
         
5.汉服的特点与形制  —————————————————————   9楼
        
6.常见汉服款式   ——————————————————————— 11楼
         
7.汉服与古装、影楼装、唐装、和服、韩服的区别  ——————— 17楼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09:5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汉服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8 11:15 编辑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自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几千年来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
      中国古代,只要是清人入关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
    汉服不是一套服装,而是一套各种款式完备的服饰体系。汉服的款式多样而且色彩丰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人又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而选择不同的风格。
    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经过周朝的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汉语及“华夏衣冠”的称谓均由此产生。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女生穿着汉服不可披头散发,哪怕只是扎一根发带或者别一个发饰。男生若不是短发也需束发。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1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复兴汉服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8 11:13 编辑

一、展示有尊严的中国人
     作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汉服是汉民族的皮肤,认识并穿回自己的民族服装是每一个民族应有的尊严,有文化归属感的汉族人的责任与义务。
二、展示独特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
     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与对美好未来的希冀沉淀为各种传统节日。节义中深厚而绚烂的文化内涵是过节的意义所在,不应该沦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等食品倾销节的境地。
三、展示中国人一生对礼仪之邦的含义注释。
     “礼仪”二字,不应该弱化为简单的“礼貌”的肤浅认识。
   
      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通过重新继承、学习、创新、重建我们的精神面貌,重组成一套完整的颗惠泽后世的文化体系,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由内而外统一且独特的民族质感是汉服复兴的核心价值所在。
==================================================================
我们复兴汉服,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漂亮,而是美。
我们复兴汉服,不只是复兴一套服制,还是想复兴汉服背后的汉文化。
我们复兴汉服,是希望以汉服为契机,让每一个民族的人都关注起自己民族的传统,传统背后的文化。
我们复兴汉服,是希望有一天,每一个人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展现自己的风情,自信而骄傲着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忠,孝,智,信,仁,勇,礼,义,廉,耻,这十项是汉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何尝不是每一个真正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呢?
只是,我们都把她们给遗忘了。
              
我们提倡忠,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国才有家,我们不是无所归依的,是希望有一天,汉奸只是一个历史的名词,而不会再出现我们的旁边,不会有人抱着美日韩等大国的腿喊爹娘。
                     
我们提倡孝,是希望大家都记得自己有父有母,现在或者将来也是父母,友孝而不一味顺承,家庭和睦,是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看到儿女住高楼,父母宿桥头的事了,不但身边不用看到,新闻也不用再看到。
              
我们求智,是因为我们希望每个人都保有基本的智能,有自己的想法,不为浮夸的社会万象所迷失,知道为了出名而卖掉自己是可悲的,知道为了出名而挥刀是可笑的,是希望有一天每一个人都会记得光吃苹果不会饱,记得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其它的附属,一台机器,一个虚名不会叫你就此顶天立地。
               
我们求信,是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安心的活着,你等的电话会来,你的包裹丢失,你的加薪不会在为泡影;是希望有一天,大家说的话可以相信,当别人说可以时,就是可以的,不用担心皮鞋走上餐桌,赖进冰箱,躲进药盒,希望面包是用面粉做的,希望豆芽是用水泡的。就只是这样而已。
            
我们求仁,是希望大家可以互信互爱,是希望我们可以不再担心旁边的人伸手一刀,希望在位者记得每一位的艰辛。
            
我们求勇,是希望我们可以我们是真正存在,见不义则鸣,有弱则扶,让小悦悦的血不奔流在她的生命里而非马路上;是希望我们身影活跃起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灵动起来,而非电脑前的一抺幽魂,网路上的一串乱流。
               
我们求礼,不是求假装的虚伪,而是想要让大家心情更愉悦的走在这个人世间,借过,劳驾,失礼了,多谢,让付出者知道自己是被感谢的,让被冒犯者知道自己是被抱歉的 ,我们是率真而非粗鲁的。
               
我们求廉,先己而后人,众既品行既端方,又何须担心自己的耕耘为他人所获?
               
我们求义,并非是非不分的“兄弟义气”,而是兄弟义气,不是兄弟被骂了一句就操起棍棒与人相对,而是能公正合宜的行为。相交之人如若有义,你又何须担心心爱的人成了朋友的枕边人?
               
知耻近乎勇,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便是人人称颂的孔子自己也视自己也是如此。知己有过方能改,知己知不足而后方能补足。

========================================================
其实,只要在穿着汉服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并且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注意一言一行,注意为人处世。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虽然最终目的是提倡汉文化,但是也还是要提倡汉服的原因。
不要说汉服已经过时了,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象征。
人要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才能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20 | 只看该作者

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8 12:49 编辑

(一)汉服起源、形成、发展史(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后17世纪中期)
    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天子备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华虫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至周而变之,以三辰为旂旗。王祭上帝,则大裘而冕;公侯卿大夫之服用九章以下。秦以战国即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袀玄。汉承秦故。至世祖践祚,都于土中,始修三雍,正兆七郊。显宗遂就大业,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天地,养三老五更于三雍,于时致治平矣。这段文字出自《后汉书·舆服志》,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后汉明帝之前汉服的发展。汉明帝是中国汉服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晋书·舆服志》中说明帝采《周官》、《礼记》,更服衮章,天子冠通天而佩玉玺。汉明帝恢复了自周代灭亡以后被荒废的冕服制度,汉明帝的“衣冠承周”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人继思想领域后在衣冠领域的一次文化复兴。明帝以后的汉族王朝多延续周制而有所损益,形成了中国汉服万世一系的传承。
         
    后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秦汉时期的男子,主要穿着的是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主要分为曲裾袍和支具袍两类,除了祭祀和朝会以外,其他场合均可穿着。汉代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行配绶制度。汉代女子一般都将头发向后梳掠,绾成一个。髻式名目繁多,不可胜举。此外贵族女子头上还插步摇、花钗作装饰。奴婢则多用巾裹头。汉代女子的礼服是深衣,与战国时不同。还有穿襦裙和裤的。汉代对鞋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用巾帛包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这个时期的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汉族女子的发饰也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牛梳篦的,贵族女子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唐代的软脚幞头这时已经演变为了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皇帝和达官显宦戴展脚幞头,公差、仆役等戴无脚幞头,儒生戴头巾。宋代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跑为主,官员除祭祀朝会以外都穿袍衫,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宋代女子的发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为贵,簪插花朵已成风习。宋代的女裙较唐代窄,而且有细褶;衫多为对襟,覆在裙外 。
      
    元朝时期长衣统称为袍,其样式南北方差异不大,但材料贵贱精粗,却差距悬殊。汉族男性发式变化不多,但北方的汉族女性发式较前简化。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确立了明代服饰的基调,明朝时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明朝时期,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朱元璋又亲自制定了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即六合一统帽和四方平定巾 。


[发帖际遇]: 吉祥物冰儿 一口次掉了一个包子,花费 4 硬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21 | 只看该作者

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9-9-8 12:08 编辑

(二)汉服中断、衰亡史(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各处城堡著遣人持檄招抚……有虽称归顺而不剃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宜核地方远近,定为限期,届期至京,酌量至京,酌量加恩,如过限不至,显属抗拒,定行问罪。”此后清廷多次就剃发易服颁发谕旨。
           
    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再次颁布剃发令,要求“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所到之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江阴人民奋起抵制,坚持抗战三个月,城破,全民死战,男女老幼无一投降。嘉定民众也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斗争,受到清兵的残酷屠杀,演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残暴的惨剧。当时中国广大地区,由于明朝末年封建统治者对农业、手工业的摧残,以及官军对农尺.起义的进剿,已经造成许多地方千里无人烟,满目疮痍的景象。随着这种残酷政策相继而来的,便是改冠易服。清廷再次用政令强制汉族军民一律改着满族服装。有些乡间农民,因不知朝廷法令,偶尔穿着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要被剥得全身精光,并且以能保全性命为幸。由此可见,改易冠服与剃发令一样,都是通过强制办法推行的。
         
    汉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服中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汉服仍在清朝统治者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逐渐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汉服本身虽然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22 | 只看该作者

汉服的起源与发展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20-12-20 00:36 编辑

(三)汉服光复与复兴史(公元1912年--21世纪初)
    1912年2月12日随着宣统宣布退位,满清统治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伴随着政治上的服饰压迫的结束,汉服迎来了复兴发展的新时期,1912年3月,民国文化学者钱玄同在浙江教育司带‘玄冠’,着‘深衣’,而工作,堪为汉服复兴史上第一位着汉服者。1912年文化名人陈焕章曾经提议:“凡支分会会长必须制深衣章服”。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发表《深衣冠服考》,并着深衣到政府报道。民国时期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推广汉服,然而由于战乱、西化等诸多原因,汉服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社会稳定,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汉服迎来了新的复兴时期。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41 | 只看该作者

汉服各部分的象征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8 10:50 编辑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12幅,以应一年有12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一、上下分裁(上衣下裳)——象征天地两极
     《五经正义》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
     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
                 
二、上衣四片——象征一年四季。下裳(shang一声)十二片——象征一年12个月(褶裙也是12片

        深衣的上衣分为四片布裁剪缝合,以对应一年四季。而下裳以十二幅布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
            
三、交领——象征地道方正,袖口——象征天道圆融
       汉服交领上襦折好后,衣服是平整的,领口位置呈现直角方形。而袖口为圆形,象征天道圆融。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

四、前后直缝(前胸后背中缝)——象征人道正直(亦可理解为:人前人后一样正直中庸)
      中缝,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事要公平。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汉服的特点与形制

  五种正色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神秘的中国术
  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由抽像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清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发帖际遇]: 吉祥物冰儿 说:现在不做身份,到时候晴子一跳特权你就尴尬了。被导演判罚 3 硬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0:56 | 只看该作者

汉服的特点与形制

    汉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长短领形服名
上着
无袖衣/短袖衣
直领
半臂、裲裆、比甲
短衣
交领、圆领
襦、短袄、衫子、裋褐
长衣
交领右衽
袿衣、襜褕、曲裾袍、绛纱袍、深衣、朱子深衣、道袍、直裰、大袄
  
直领对襟
褙子、披风、鹤氅
圆领/盘领
圆领袍、帽衫、凉衫、皂衫、襕衫、蜀衫
下着

  
袴、袴褶、帷裳、裙、马面裙、襕裙、裈、犊鼻裈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1:06 | 只看该作者

常见汉服款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20-12-20 00:38 编辑

汉服分为礼服与常服。一般礼服是在成人礼、婚嫁、丧礼、朝拜、祭祀等重大场合才会穿。礼服较为庄严 ,穿礼服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礼仪。
         
(一)中衣
主要特点:百搭,搭配常服或礼服;相当于现代的内衣
细分:中衣、中裤、中裙、中单

         
(二)常服
主要特点:窄袖;
汉服袄裙场合:非特定重大节日或小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穿,平常穿的服饰。

            
(三)礼服
主要特点:
(1)(隆重)三重衣广袖礼服:广袖的中衣、三件以上广袖上衣、单片裙
(2)(简洁)琵琶袖袄裙礼服:琵琶袖+马面裙
礼服主要有以下5种:
1、三重衣礼服:广袖的中衣、三件以上广袖上衣、单片裙
2、袄裙:琵琶袖+马面裙;袒领锦半臂裙襦
3、结婚礼服(汉服婚礼):主要特色红色(汉制:红黑搭配,唐制:红男绿女,明制:红色)
4、祭祀礼服(玄端)
5、丧服(纯黑或纯白色)

           
(四)裋褐
主要特点:运动、家居穿的。一般是窄袖上衣搭+垮裤

            
(五)宗教服饰
主要有道教的道服、佛教的僧衣、巫教的巫女服等
1、道服:道教的道士和道姑的服饰
2、僧衣:佛教的和尚和尼姑的服饰,颜色一般淡色单色
3、巫女服:巫教的巫女和神汉所穿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1:37 | 只看该作者

常见汉服款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17-10-28 12:04 编辑

【襦裙】
    汉服最基本的形制之一,上身短衣(最长不过膝)叫做“襦”,下身叫做“裙”。
    以裙腰之高低分,分为齐腰襦裙、齐胸襦裙。
    以领子的式样分,分为交领襦裙和对襟襦裙。
    以是否夹里的区别,分为单襦与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近于袄。
   
对襟襦裙
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衣袖有宽窄两种。

   
齐胸襦裙
起于隋朝,兴于唐朝。裙摆垂坠,飘逸,分为对襟齐胸与交领齐胸,对襟居多。常见窄袖、直袖和广袖上襦,可搭配大袖衫。齐胸襦裙上襦多束于裙内。
(很多人容易把齐胸襦裙和韩服弄混。韩服上衣交领的系带多在胸前,且多在裙子外,韩服是由明制襦裙发展而来)


交领襦裙
交领右衽是汉服的基本特征。
右衽与左祍不可乱穿:右为阴左为阳,交领左衣襟压右衣襟呈“y”状是为交领右衽,为生者服。反之左祍为逝者服。(也就是说左祍是给死人穿的。)


袄裙
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女装。长袖袄衫,交领右衽,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马面裙或普通褶裙。
马面裙前后共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上多装饰膝襕纹样,故也成襕裙。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1:56 | 只看该作者

常见汉服款式

直裾
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分裁,两侧不开叉,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质腰带固定。


曲裾
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长曲裾一般三绕,即在腰上绕三圈。须衽钩边,是隆重的礼服。


深衣
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礼服多为深衣制。
朱子深衣是最常见的一种深衣,多用于祭祀等场合。特点为:直领(没有续衽,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为梯形。
(日韩服饰中有部分礼服都是在朱子深衣的基础上制作的)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03 | 只看该作者

常见汉服款式

道袍
交领右衽大袖长袍,领子常镶白色护领,收袖口,衣身两侧开叉,从外襟的左侧和内襟的右侧开叉处分别接出一片布,一般打三道褶,纳入后襟至中脊处,谓之“暗摆”。注意道袍跟道士穿的道服并不是同一种事物。


圆领袍
圆领、长袖、右衽。圆领在隋唐开始盛行并成为官式常服,到了宋明则发展成礼服,之后延续并对日本高丽等国产生很大影响。男女皆可穿。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11 | 只看该作者

常见汉服款式

半臂
半袖的外套,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短外衣。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现在夏天同袍们大多直接单穿交领半臂代替上襦)


褙子
直领对襟,腋下开叉(开大叉,一般在腰部以上),腰间用系带,有宽袖和窄袖,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男女均可穿。


[发帖际遇]: 吉祥物冰儿 帮果果怼了九妹,得到了果果奖励的 2 硬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13 | 只看该作者

常见汉服款式

短褐
上衣下裤,是古代寻常百姓或劳动者所穿的一种服装。又称“竖褐”、“短打”。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26 | 只看该作者

汉服与古装、影楼装的区别

本帖最后由 吉祥物冰儿 于 2020-12-20 00:42 编辑

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传统服饰。
影楼装、戏服是从事戏曲、戏剧等表演、演艺艺术中所用到的道具服装。影楼装和戏服是有专门作用的特殊服装,不属于生活服装或者礼仪服装。
古装一般做两个解释,一个是,古代穿过的,后来不流行的衣服,比如唐朝汉时装U领,可以算是一种复古的重新流行;第二种解释是古人的衣服,比如马王堆出土的那些文物,称为古装。
      
如何区分汉服与影楼装:
一、用料
    一般汉服用料,多会选用棉,麻,或者棉麻混纺,提花缎,织锦缎,或者丝绸等相对较好,较有质感的面料,看上去就很自然,是要过日子的衣服,...而影楼装则为了减低成本和要求所谓华丽,选用多是雪纺,化纤维反光面料,还有些艳俗有劣质的料子来做,多是化学材料,看着会有种穿上身就为了拍照的感觉.俗称窗帘布面料。
        
二、剪裁
汉服作为东方服装的代表有一个特殊的剪裁特点,就是平面剪裁,它所有的用料是以平面为构造,所以汉服叠放的时候能叠的很平整,是因为它没有立体剪裁的部位,欧洲服饰恰恰相反,追求立体剪裁,贴合身形- -.所以你们看那些三百六十度贴着身上无死角的衣服,影楼装无误。
        
三、造型
不得不佩服某些服装设计师惊人的想象力...什么奇葩设计都敢往上摆,蕾丝边,针织衫更是不在话下,穿越不说,还穿的天雷滚滚万里无云....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
其实这点好理解,谁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过日子,汉服的每个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要求,比如曲裾绕起来不是单纯因为好看,也是为防止走光,谁会没事往衣服上加一堆的不需要的东西,实用性不强,而礼服有严格的形制要求,不会做的奇奇怪怪....怎说,当你看见奇思妙想变变变的时候,这衣服应该是影楼装= =,汉服再牛逼也不是小浣熊,变不出你想要的奇妙无穷,....


四、细节
可以说,汉服的制作虽然尚处于不成熟期,但是好歹线头,手边做的像件人穿的衣服,好歹形制会做的有模有样,当然,这类衣服最难区分,类似汉服形制,但是又不是汉服,看什么呢,- -细节,汉服的细节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看着就像件给人穿的,,,影楼装妥妥看着你会觉得哪哪都是槽点


可以这样说,汉服历经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不是炫目与呱噪.不是浮夸与轻乱...它自然有一种给人以沉淀的感觉,然后乍看惊艳,细看秀美,就是耐看....
是不是汉服呢,对于汉服运动发展到了的这个阶段而言,主要还是看用料,取材,形制...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31 | 只看该作者

汉服与唐装的区别

    唐装目前较为广泛的理解是指清朝时中国人所着的服饰。其实唐装叫做“清装”更为合适,而“唐装”这一并不是十分合适的名词,来源于国外的“唐人街”,所以“唐装”是海外中国人之装,颇有国际化之意味。唐装吸取了满清服装具有的款式和面料,同时采用了西式服装立体式剪裁。  
    “唐装”已经经历了很多改良,使源自满族的马褂又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比如现在的中式服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使得服装没有肩部,也不能用垫肩,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满式服装(旗袍、马褂)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还有像旗袍,传统的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
  大陆所称的“唐装”,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着装,据APEC会议各国元首所穿唐装的主要设计者余莺女士说,唐装应当是中式服装的通称,这主要是因为国外都称华人居住的地方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应该叫"唐装"了。另外,国外的一些华人也有称中式服装为"唐装"的说法,所以唐装的取名也颇有国际化的味道。这种所谓的唐装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
简而言之,现在所说的唐装其实是由清朝的马褂发展过来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华夏服饰。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荣誉

3万

硬币

1689

帖子

版主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2:48 | 只看该作者

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区别

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1、腰带:汉服的腰带——博带是束腰的,而和服是一堆布料叠加,腰很粗。
2、袖子:汉服的广袖裁剪线条柔和,而和服的振袖线条是直的,袖子有点像刀片;另外汉服的广袖是开口的,里面可以缝口袋,而和服的袖口下半部分是缝合的(大约因为冷的缘故)。 汉服的袖子长度过手,礼服回肘,和服袖子长至手腕。
3、衣裾:汉服的衣裾比较飘逸洒脱,和服的衣裾比较拘谨,
4、衣缘:汉服领、袖、裾都有衣缘,且衣缘与主料异色,如用同色,需用锦带镶在衣缘与主料的接缝处,以表示衣缘。和服只有领口有衣缘,且衣缘用料与主料相同。
5、领口:和服领口良家妇女把脖子包得很紧,艺妓领口往后遇出一大段脖子,汉服领口衣缘紧贴脑垂体后。
6、弧度:和服追求直线,汉服追求曲线,汉服深衣女式衣裾通常为曲裾,和服下裳分四片裁,都是正方型。汉服直裾深衣下裳分裁为十二片,梯形;曲裾深衣有4片裁也有6片裁亦有12片裁,皆为梯形。
7、穿法:汉服深衣上下分裁,而后缝合,汉服儒裙,由上儒与下儒组成。和服上衣下裳分开穿着。汉服洒脱, 而和服必须穿成上下直桶状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汉服与朝鲜服的区别:
1、韩服(朝鲜服)主要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
2、韩服(朝鲜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韩服(朝鲜服)服装一般都是V字领。
3、韩服(朝鲜服)服装的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汉服与和服、韩服(朝鲜服)剪裁做法的异同
  汉服前身左片为整幅布(前后身同宽)、右片(前、中期多为整幅;中、后期多为半幅。服装史上,有些明朝交领衣略显向右斜倾交领(有称斜领衣,京剧明服多为此类),是右片半幅之故,且因某些右领口垂直向下裁剪所致)。成衣后,直接呈现交领;下摆比腰宽,呈现梯形。现代正规影视剧汉服显示,因现代布幅宽,袖多从上臂近肘处接余袖,前后身多为一整片,右衣片从“y”字型被剪开处接余片;出土汉服显示,因古代布幅窄,多从肩处接余袖,前后身多由左右两片向接。
    和服前身左、右片为半幅布,左右领向下合于腰臀处而收尾;直身裁剪;腋下袖根纵向多出的袖宽常留开口不缝合,及与此开口横向同宽的衣片也留开口不缝合。成衣后,呈现如同直领衣中的半长领式的合领衣(即:不直接呈现交领形制)。穿时,左搭右相掩,呈现正交领形制。因直身裁剪,故下摆自然收拢显窄(其做法,保持了先秦古汉服的源本理念:交领本为前身直领,穿时左搭右相掩,呈现正交领;当然也有前身左、右片在半幅布基础上各加10多厘米宽的衣片而直接呈现交领者。)
    韩服(朝鲜服)前身左、右片约为3/5幅布(多为半幅加缝10多厘米宽的衣片),成衣后直接呈现交领,领尾布带与右胸处布带相系。腰部界限多提升至胸部以下。
我披上红妆, 走在风雨路上
执笔绘锦绣再迎风踏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雾雨小镇狼人村

GMT+8, 2024-5-19 14:35 , Processed in 0.0443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